标题: 分析淘宝天猫小店铺能不能做个性化产品? [打印本页]
作者: xmn511545757 时间: 2020-8-26 16:31
标题: 分析淘宝天猫小店铺能不能做个性化产品?
想做好电商,或者店铺运营,方法真的有好多。但有2个点是十分重要。一个是基础,这也是我一直抓的一个重点。因为不管是店铺、产品,还是团队、技术,基础不好,再有好的方法也难做好。另一个是思路,思路决定出路,也就是决定你的运营方向。如果运营思路错了,你的产品再好,团队再牛逼,你的钱再多,也是难以做持续发展的。
今天我分享的,并非实际操作的内容,而是分享一个运营思路,是从我个人的经验总结的,也许不一定对,但我希望大家如果感兴趣看了,一定结合自身情况好好思考。
有一些新开店的商家,或者很有想法的商家,你们是否曾经想过“我想避开同质化,想避开红海,我想做小而美的东西、或者想做定制化的产品”?
我相信肯定会有,起码我认识有几个朋友都问我,怎么做个性化的,或者定制的产品,要与众不同的。我有个朋友,他突然想开淘宝店,他本来是烘焙师,会做各种糕点的,他身边也有工厂生产蛋糕的资源。
他的思路想法很简单:想卖一些创意类、小而美、定制类的糕点,想利用淘宝打造自己工作坊的品牌(或者积累人气)。也想做风格的、调性的东西,还想做高端人群,卖高客单价的产品。不想做低端,不想打价格战,想要利润……
说到这里,是不是有人发现,这也是我们曾经或者现在的想法?没错,现在谁都想做品牌做人气,谁都想做风格做调性,谁都想做高客单价。因为这样能吸引新顾客,稳住老顾客,避开同行竞争,获取更多的利润。
从那天的交流中,我能听出来,他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强,能自己做很多特别的、新颖的糕点,而且还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去定制糕点。换句话说,我们可以理解为,他是一个生产能力很强的商家或者厂家,甚至拥有能开发新品的能力。
做淘宝这么多年,一件代发也能养活小部分人,但真正想要做大做强,除了运营实力,其实前端的产品也真的很重要。如果没有生产能力和开发能力的支撑,我个人觉得,一般是很难发展起来的。尤其是现在电商越来越注重个性化(差异化)、内容营销,我们想要做出一个性化的产品,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和开发能力去支撑才行。
不仅仅是文案写好一点,图片好一点,把页面做得有逼格就好了。我相信有不少人会发现,我们做的产品,做着做着,会往1-2个核心人群的喜好去偏。
但是,对于小商家来说,因为资源、运营、资金等能力有限,那在同质化的产品中,我们能不能做到个性化呢?其实是可以的,但只能从产品以外的东西入手,譬如自己优质的服务,价格促销优势,物流包装,赠品等等方面入手。但是,对于这块我能做到,其实有很多人也能做到的。不难发现,现在越来越做得大的店铺或者品牌,或者一些小有人气的店铺,他们慢慢都以个性化产品来吸引顾客。
个性化,我个人理解,一般是一些具有大多数人没有的特点。譬如特色产品、私人订制产品、创新产品等。
说回我的朋友,他目标也是想卖一些创新的,或者定制类的产品,譬如他能做外形奇特但好吃的蛋糕,这些产品,别人没有的,所以没有对比性,而顾客愿意买单也是因为这个。满足自己的要求,或满足自己的虚荣感等。当然,一般这类产品的客单价是高,利润也比较好。
但是我听他讲述完,我直接跟他说:个人自己新开淘宝店,做个性化产品真的很难,除非你很有钱,那就可以砸起来。其实在这几年里,或者说未来几年里,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品牌出来。
我们回想一下,我们知道的一些新的品牌(或者说网络比较火的小品牌),要么就是在各大热门电视剧、综艺节目、或者众多网红达人大V、流量明星的赞助商或者广告商。要么就是听身边的朋友说的,而很多事情,他们也是通过他们看的综艺、电视、或者爱豆推荐的品牌。
其实无论是我朋友,还是我们身边的一直商家或者厂家,尤其是本身线下出身的,他们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,觉得线上开店,跟他们线下做店是一样,我不这么认为,而且线上和线下最大的区别,我个人觉得就是“流量”,换线下说法,就是“客流量”。
对于淘宝而言,我们都知道,付费流量先不说,免费流量最基础就是自然搜索。 顾客在网络上,更多是搜索关键词,找到我们的产品,再进入我们的店铺进行购买的。但是,如果像我朋友那样,开始就做个性化产品,他创新做的糕点,那个名字也是他自创的,我听都没听过。 如果开店了,自创的产品,新顾客怎么搜索找到?个性化产品,一般是非大众款的款式,所以一般很少人知道,甚至没人知道。
存在2个问题:
1、在淘宝方面,搜索量很低,甚至没有,新顾客怎么搜索而来?
2、该产品认知度低,一般顾客不敢尝试。更何况是新开的店,或者新发布0基础的产品,也就相当于转化率也会减低很多。
举个例子:
在以前,我参与过“特色中国”的安徽馆的运营,在参与过程中,慢慢发现,这些地方特色产品,在当地确实有一定知名度,但出了一定范围,少有人知道,甚至没人知道。尽管食物多么的好吃,产品质量多么的好,甚至是百年老字号有历史背景的产品,也都面临这样的窘境。
譬如,某某地区烧饼,大多数地区都有,也许我知道,我的老乡知道,但其他省的人就未必知道,当然,特色产品要大家知道,不是不可以。但一般能能火起来的产品,都是前期需要花钱大量去推广,在人群中曝光,让能慢慢让人认知。
针对糕点类的,我印象最深刻就是3年前的“脏脏包”,当时淘宝策划打造,搜索框默认显示关键词是他,淘宝自己钻展位置是他,做了专门的活动页。然后那段时间,淘宝直播,几乎所有的美食类主播都有推它。
再譬如舌尖上的中国,只要在节目出现过的特色产品,基本在那段时间,淘宝的销售就火起来了。这些推广操作的背后,换着我们去做,那得要花好多的钱呢。
我们再说说定制款,我们要知道,有需求才有供求。我们需要有顾客提供需求,才能定制出这产品来,再去卖给他们。
但问题也来了,我新开的店,哪里有顾客提供需求?
如果靠着自己的觉得好的标准去做出一个新的产品,会有一定风险的。要么卖起来,要么卖不起来。卖不起来所涉及到的库存不能变钱,尤其是食品还有保质期的因素,到最后还是亏死自己。
另外,我之前指导一些新手商家,自己要卖什么产品,不是自己觉得好就可以了,需要去看看市场类目的发展趋势,要了解这个产品(关键词),其竞争情况是怎样的(譬如热卖价格、热卖属性、天猫淘宝占比等等),还要从评价中分析顾客的需求点等。
以上,就是当时我跟我朋友进行扫盲的思路,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。但对于他来说,店铺还是要开的,那么该怎么做才好呢?接下来,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和思路,仅供参考。
一开始在淘宝店就卖太个性化的产品,不太现实,一方面自然搜索哪怕你有钱强卡排名,但只是利用大词引流,那么精准度不会很高,而且还要考虑新顾客是否接受你新东西的问题。从推广而言,直通车跟自然搜素也是以关键词为准则,而钻展、淘客等,你新开店,基础太差,做了没多大效果,还浪费钱。
根本的问题是,怎么让顾客接受?怎么为前期引流?
我们去一家新的面包店去买东西时,一般都是买标品吧(譬如三文治、方包)。当我试了一次,发现对方味道好,包装好,材料好,服务好等,就会有一定机会信赖他,再去他的店铺去买。慢慢地,我们成为该店的粉丝,他们出了新的面包,我也有一定机会去购买尝试。如果发现好吃,那就会购买第二次、第三次,甚至口碑宣传等。
简单的说,一般尝新品的人,是新访客很少,往往更多的是老顾客。做品牌服装店的朋友,应该有体会的,所以,我朋友要做个性化、创新的产品是可以,但那是第二步,甚至第三步。
而第一步,就是先做常规品,先利用常规品去圈顾客人群,或者说粉丝,原因很简单,常规品本身就大部分人认知,会有人搜索,会有人接受,所以更容易成交转化,而当有成交转化,就自然能成为你的顾客。
当然,可能有人会问,我不做自然搜索或者直通车推广,我就从达人和直播去引流,可以不?其实也可以的,但还是回应我最开始说的话,先要有基础才行,自己开直播,没有粉丝,找别人做直播,如果产品没有基础销量,或者是很小众的产品,很多主播或者机构都不喜欢推的。要么就是强制推,钱花了,但没产出多少销量
那我们该选什么常规品去做?
首先,我朋友竟然能做创新的东西,那常规类的东西就肯定能做到。我让他先列出自己可以做的常规品清单(譬如各种常见的饼干、面包、蛋糕等),然后针对每个品类,到淘宝进行市场调查。
譬如,了解市场的消费程度(如店铺数、买家购买量等)。了解店铺竞争度(猫超、品牌、店铺卖相似产品的情况等)。市场的单品情况(价格、规格、促销、包装等)。甚至还要更深入去了解,他的微淘、直播做得怎样,他们是怎么淘内种草的。还有他们在其他渠道是否也有做,譬如内容渠道的微博、公众号、小红书、抖音等,还有是否在京东、拼多多开店等。
有能力就买付费功能,譬如生意参谋之类的,能力不足就自己手动搜索、记录、分析。接着,再整理每个品类他自身的情况(如生产难度、成本高低、生产时间、包装耗材、物流运费、是否应季等等),最后综合选5-10个品去做。如竞争太大的,或者这个品类烂大街的,那就放弃,毕竟自己竞争能力不足。还有这品类太偏门的、制作成本高、生产难度大等,也都放弃。
需要注意是,常规品类选择不能多,否则新手开店难以把控。记住我们常规品选出来,不是用来做爆款的,不需要刻意去打爆。因为我们目的只是用来圈顾客、粉丝的。
如果想做爆款店的当我没说,但我们最终目标是个性化的产品。所以那种亏本冲量,利润空间少,跟风而来的顾客,都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。前期利用常规品来圈顾客、粉丝,是为后面第二阶段做自己的个性化产品进行铺垫。
假设他选择好了10个常规品,那就是产品上架了。当然也可以同时上一些自己创新的产品,就当作提前曝光,或者作为标杆展示用的,但也是不建议太多。产品有了,店铺就按照他喜欢的风格去制作装修,等开店基础工作完善,接下来,就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,如何破零。
我这个朋友,他在微信里是有自己的烘培圈子,里面养了有一定数量的顾客、粉丝和烘培爱好者。开店前就有自己的粉丝或者顾客群,这个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,利用人脉圈去破零,最快捷有效的,我个人觉得就是免单,但是否进行免单,要针对你的产品而定。
一般人认为新开店就刷单,但现在刷单成本不低。而且风险高,随时有可能被淘宝抓。而且我觉得刷单最致命的是,这不是真实的顾客,也代表着,没法做老顾客,或者二次消费。对于成本低的产品,做免单的成本低,所以比较适合做破零。
对于像他这种开局就有一定人脉圈,那他可以尝试,以新店开业的主题,进行群抽奖之类的活动。基本上免单的(免费送),效果肯定不差,免单形式,是到淘宝店购买,好评后在微信返现,不能在千牛里提返现,这个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的,所以在微信那边提前做好沟通引导。
因为本身圈子是烘培群,所以里面顾客的质量会比正常的高,参与度高、配合度高、兴趣爱好与店铺相符,比较容易发展老顾客,而且也很愿意配合我们做活动。
当常规品慢慢破零,店铺的流量也多少会有点起色,我们就是要利用常规品,去承载流量,进一步成交转化,从而慢慢积累一定的顾客基数,然后在这批顾客中,慢慢去筛选或者培养出一批老顾客或者粉丝。可以利用产品质量、店铺风格特色、服务质量、营销手段、内容宣传等去打动顾客。
因为我主要讲思路,所以这些东西我不细说了,毕竟类目不同、店铺不同、运营能力不同,有很多差异的东西。我们这里有很多比我专业的老师或者大咖,会亲教我们这些细节的东西的。以上就是我建议我朋友做的第一阶段。
基本上,如果这阶段顺利完成,就可以进行他的目标,针对老顾客去做一些新产品了。当你有一批忠实的老顾客和粉丝,那么这时你再去推新品,那他们就能比新的顾客,更愿意接受你的新东西。
其中开发新品,或者说做新的个性化东西,有2种情况:
1、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新的产品。老顾客基于信任妳(质量、服务等),而会去尝试你的新品。但你做出来的新产品效果,也许是好,也许是不好,这个要等产品销售一段时间,利用数据,分析其转化、销量、老顾客评价反馈等去衡量。
2、为这批老顾客粉丝中去做新产品。因为有了一定顾客基数,就为他们而服务。利用互动或者他们的反馈,如客服沟通、产品评价,还有投票、问卷等方式,综合去分析他们的喜好、需求点、痛点等。然后去定制符合他们的个性化产品。
其实,有一点小商家是容易忽视的。那就是当我们运营到一定时间(或者说做大到一定程度),其实是我们在慢慢筛选顾客,而不是让顾客选我。或者换一个词来说,就是我们要慢慢精选我们的目标顾客,或者在培养我们需要的顾客。慢慢的,我们所拥有的老顾客,都是拥有一定的共同爱好、习惯、消费观念等等。
筛选顾客,我曾经也疑惑过,但有幸跟鹿老师交谈后,他点醒我,做电商也是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,才能做好一些东西(大概的意思)。所以,我们不能什么顾客都要,我们满足不了所有顾客。我们要慢慢找准自己的目标顾客,做他们想要的东西,不是自己的顾客,该放弃就放弃。譬如,我就想做25-35岁的人群,那么我的产品的个性化内容输出,也包括开发的新品,就往他们去做。而18-24,35岁以上的人群,我就不做,或者少做。
做个性化产品,其实风险真的很高,二八定律,等于我们舍弃八成常规顾客,而只做二成有需求的特别顾客。这类店铺,流量其实真的很有限,甚至销售额也有限。不一定会做得很大,但是利润一定不会低。
作者:鹿人说
作者: 本痴旋 时间: 2021-5-13 12:41
顶顶更健康!
作者: 晁易槐 时间: 2021-11-26 03:05
收藏了,楼主加油!
作者: 齐月朗 时间: 2022-6-18 01:24
楼上的真不讲道理!
作者: 恭星华 时间: 2022-8-25 06:13
这个帖子会火的,鉴定完毕!
欢迎光临 (http://shuaxinyunagehao.com/)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2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