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商运营必备

电商大亨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85226|回复: 549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为什么现在富人比穷人更热爱工作?揭秘全球年薪最高的大佬们如何高效工作

  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6-10-10 01:45:2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派代网大神干货:哲学小王子


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间,富人的休闲时光都是最多的。

过去一个世纪以来,劳动者的总工作时间减少了,但富人的工作时间开始超过穷人。

经济学家说这是“替代效应”和“赢者通吃”的结果。而社会学研究认为,富人以往在闲暇时光里追求乐趣,而这种乐趣现在可以在工作中获得。

说起来,十一你放假了吗?


01 过去,穷人总是埋头苦干

英剧《唐顿庄园》讲述了 20 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人间百态。剧中一位孤傲的贵族女子从未听过“周末”这个词,因为她每天都有足够的闲暇时光。相比之下,穷人则总是埋头苦干。

经济史学家汉斯  约阿希姆 沃斯表示,1800 年,英国工人平均每周要工作 64 小时。他说:“在 19 世纪,判断一个人是穷还是富,只需看他的工作时间就可以了。”


02 现在,富人的工作时间超过穷人

在如今发达的经济体中,情况已发生了变化。

过去一个世纪以来,劳动者的总工作时间减少了,但富人的工作时间开始超过穷人。

1965 年,拥有大学学历的人(他们往往更富有)比拥有高中学历的人享受的闲暇时光多一些。但到了 2005 年,与拥有高中学历的人相比,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每周的闲暇时光要少 8 个小时。

2013 年发布的《美国时间利用调查报告》数据显示,在美国,与未获得高中文凭的人相比,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要多出 2 个小时。

其他研究表明,在每周工作 50 多个小时的美国人中,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所占的比例在 19792006 年从 24% 上升至 28%,而高中辍学者所占的比例则下降了。

富人似乎已不再属于休闲阶层了。


03 休闲的代价太大了

针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有很多。其中一种与经济学的“替代效应”有关。

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,顶层收入者的薪水大幅上涨,而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薪水则出现停滞或下降。对于顶层收入者来说,随着工资上涨,休闲的代价更大了,休假就意味着放弃挣更多钱。而穷人薪水是停滞或下降的,所以工作对其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。

因此,随着不平等程度加深,富人有动力付出更多时间工作,而穷人则减少了工作时间。

另一方面,全球市场的规模如此之大,进行创新的企业往往能获得巨大收益。击败竞争对手可以获得巨额回报。

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彼得 库恩等人的研究显示:高技能工人亦是如此。虽然额外工作几个小时后不能立即获得加班费,但长期的积累可能会从“赢者通吃”的市场中获益。长远来看,最成功的劳动者,通常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人。


04 富人在工作中获得乐趣

在富裕国家,工作与休闲的状态自《唐顿庄园》时代以来就开始发生了变化。

早在 1899 年,涉猎社会学的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 范伯伦就发表过这样的观点:休闲是荣誉的象征。富人可以差遣他人干脏活及重复性的工作。但他所说的休闲阶层并不是虚度光阴、无事可做,而是应该从事“探索性工作”,即写作、慈善、辩论等富有挑战性与创新性的活动。

牛津大学研究者在发表于 2014 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,范伯伦的理论需要更新。在发达经济体中,工作已显现出知识密集与依赖脑力的趋势。开电梯等令人乏味的工作越来越少了,时尚设计等有吸引力的工作则越来越多了。换言之,富人以往在闲暇时光里追求乐趣,而现在这种乐趣可以在工作中获得。

职业声望越高,工作满意度往往就越大。体力劳动和无需多少技能的服务性工作是人们最不乐意从事的职业。而富人却可以在有吸引力的工作中获得极大的工作满意。


05 休闲代表着无用与失业

富人经常觉得“赖”在家里就是浪费时间。

那么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呢?由于低技能工作和体力劳动减少了,这些劳动者的就业前景更黯淡了。

休闲已不再是财富的象征,而是代表着无用与失业。

2006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,在美国人中,与家庭收入超过 10 万美元的人群相比,家庭收入少于 2 万美元的人群沉迷于“被动休闲”(如看电视)的时间要多 40% 。

本文作者 理查德戴维斯,摘自《经济学人》经典合集《新经济学》,原文标题《报酬与休闲时光:要想洒脱不容易》。

根据华尔街统计:每天睡4小时的人,年薪基本在400万以上,以此为基础,多睡1小时,薪水就要除以4。

当你还在床上睡得深沉,全球年薪最高的大佬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……

乔布斯4点起床,库克4:30起床,巴菲特6:45起床,扎克伯格连续几天不睡是常事。雷军 8点起床,潘石屹 6点起床,任志强更早……

与其说大佬们不爱睡觉,不如说他们更懂得充分利用时间,高效工作。这些全球年薪最高的大佬,每一分钟的价值都是普通人的几十倍甚至千百倍,如何利用更好的工作方法提高效率,大佬们都有一套自己的“独家秘方”。

【扎克伯格:番茄工作法教徒】全球最年轻亿万富豪宝座的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,身价334亿美金,每周工作时间45小时,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和效率狂,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,甚至亲自做了一份PPT展示自己的效率法则。

其中一页他分享到:工作—放松—工作=高效(番茄工作法)

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盛行于各大创业公司的时间管理方法。使用番茄工作法,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,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,专注工作,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,直到番茄时钟响起,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(5分钟就行),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。

【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Tim Cook,随时回邮件】这位科技巨擘以早起出名。苹果的员工会在清晨、或者说接近黎明时分的4:30就收到Tim Cook的电子邮件,且每日如此。

【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,一个人管两个公司】他一个人要管两个公司:twitter和square,所以每一天他都要工作满16个小时。

面对如此庞杂的工作,普通人可能早就精神分裂了。然而杰克多西却“看似”游刃有余,因为他的时间规划精确到分钟,把众多的工作内容分配到每一天,并且高度自律严格按照计划进行。

【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:开会小心被他点名!】

还有一位跟杰克多西一样同时管理两家公司的牛人——埃隆马斯克,和杰克多西不同的是,埃隆马斯克更加喜欢一天专注一家公司,于是他周二周四在SpaceX工作;周一周三在Tesla工作;周五就只好平均分了。

埃隆马斯克的一天长啥样呢?看图:

工作狂人马斯克对属下的要求也很严格,如果你在开会时被他点名了,你就要小心了!

马斯克手下的另一位员工说:“我们与埃隆一起开会时,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因为如果你没做好准备工作,他会让你明白这一点。如果他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而你答不上来,那你就自求多福吧。我们开会时的效率很高,讨论都直达要点,而且全部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。”

【通用CEO:会上说得少,会后发补充备忘录】

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,阿尔费雷德斯隆(Alfred Sloan)一直是通用的首席执行官。他还制订了现代企业结构。

后续备忘录是斯隆的有效工具之一。在正式会议上,斯隆通常只是简单地宣布主题,然后听取意见并离开。

会议后斯隆通会立即向与会人员发放简短的备忘录,总结会上讨论的要点并给出结论。他会设定最后期限,并明确指定负责人,将备忘录送给与会的每个人员。这些备忘录让斯隆成为“杰出高效的高管”,也可以称之为通用在20世纪取得企业行业主导地位的关键。

【比尔盖茨:邮件、生活和阅读,时时掌控】比尔盖茨分享了他处理电子邮件的简单办法——一个更大的三屏显示区。他在每天处理上百封邮件。

一个屏显示收到的邮件,一个屏显示他正在处理的邮件,还有一个屏显示他的电脑桌面,这样他可以同时处理多项工作而没有遗漏。通过集中精力逐一处理在专用屏上的每封邮件,盖茨在每个回复上分配了适当的时间和精力。

看完这些大佬的工作日程和工作方法,觉得自己这么穷果然是有道理的!


更多派代网大神干货可在本站搜索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沙发
发表于 2016-10-10 01:50:56 | 只看该作者
很多天不上线,一上线就看到这么给力的帖子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板凳
发表于 2016-10-10 03:19:50 | 只看该作者
看了这么多帖子,第一次看看到这么有内涵的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地板
发表于 2016-10-10 12:50:32 | 只看该作者
顶顶更健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5#
发表于 2016-10-10 16:16:12 | 只看该作者
顶起顶起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6#
发表于 2016-10-10 17:55:29 | 只看该作者
发发呆,回回帖,工作结束~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7#
发表于 2016-10-10 18:20:11 | 只看该作者
OMG!介是啥东东!!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8#
发表于 2016-10-10 21:44:59 | 只看该作者
为毛老子总也抢不到沙发?!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9#
发表于 2016-10-10 23:17:53 | 只看该作者
锄禾日当午,发帖真辛苦。谁知坛中餐,帖帖皆辛苦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10#
发表于 2016-10-11 00:41:16 | 只看该作者
楼主的病历本丢我这里了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|上传

本版积分规则

 
 
联系客服
本站3群:
482954213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书啊心语 ( 皖ICP备10004957号-4

GMT+8, 2024-6-11 09:31 , Processed in 0.136990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